智能家居简要的定义就是利用现有的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家居的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适性。从安防行业的角度分析,智能家居属于民用监控领域,安防企业纷纷涉足智能家居市场,除了掌握生产视频监控设备及研发的技术外,还有很多企业希望借助智能家居的互联网基因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以应对日益增加的安防市场的竞争压力。然而,进入智能家居这个完全开放的电子消费类市场,不仅是企业在设备生产、技术革新上做简单的调整,还牵扯到渠道的建设、组织架构的调整,以及人才培育等多方面因素,对企业的资金和统筹能力是一次非常大的考验。
满足用户刚需 集中精力做好产品
纵观当今的智能家居市场,冠以智能家居的产品可谓是眼花缭乱,涉足企业的所属行业也是五花八门,所以造成目前市场上的产品使用不够便利、人性化不足、性价比低等缺点。因此,在如此纷杂的环境下,安防企业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显得尤为重要。
从行业特点来看,安防企业的优势在生产,劣势在销售,而小米、360、百度等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刚好相反,所以它们进入智能家居市场,在生产上多半采用代工形式进行。它们依靠的是在网络营销上所建立的巨大优势,因为对于消费类电子市场,网络渠道非常关键,并且在用户运营、品牌营销、产品迭代方面拥有非常丰富的实战经验,这些都是安防企业所欠缺的。
安防企业应该如何站上智能家居风口?
但智能家居市场归根结底还是要看产品,安防企业在产品技术研发和功能应用方面有着深刻的理解,换言之,安防企业更能平衡用户需求与产品研发上的矛盾。从当前的销售市场看,智能家居单品销售比较好的有摄像头、指纹锁、电子猫眼、报警器等产品,主要原因是这些产品很好地解决了用户使用的场景问题,方便、实用对于智能家居产品非常关键,也是提高产品使用率的前提。举一个例子,如市场上的防丢器,而防丢是低频率低概率的事情,很多用户购买后只用了几次就不用了,为什么?因为用户觉得要天天带着这个产品去防范1%的概率,会觉得很繁琐很累。从这个例子也反映出当下一个普遍的现象,很多时候,企业只是在做怎么样去说服消费者无时无刻地使用产品,而不是去考虑用户为什么需要这个产品,并且如何增加使用的频次。这就是常说的刚需,当企业无法把握用户对产品的刚需时,注定这个产品就是过渡性的产品。我们相信,产品的刚需来自客户的真实需求,功能需求最终在产品上体现。所以安防企业要通过各种渠道去收集用户的需求,然后集中精力去搞生产,将智能家居产品的研发生产建立在真实的需求之上。